您的位置: 首页> 游戏资讯 > 软件教程

全国领先城市建设机场热潮:打造最强交通枢纽

编辑:jc 来源:顺展慧翔网 2024/11/28 12:53:01

新一轮的机场建设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。作为超级流量入口,机场不仅是门户城市的标配,更是城市能级的体现,对于航空物流、临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。从东部沿海的江苏、山东、浙江,到中西部的四川、新疆、河南,各大经济大省纷纷以市市有机场为目标,掀起了一场机场建设的竞赛。

在这场竞赛中,超大特大城市更是走在了前列,它们不仅拥有现有的大型机场,还在积极谋划双机场乃至三机场的布局,以抢占空中交通的话语权。上海、北京、成都已经率先晋级为拥有多机场的超级都市,而广州、深圳、重庆、南京、济南、青岛等城市也紧随其后,不甘示弱。
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这些城市的第二或第三机场并不都建在自己的市域范围内。比如,广州的第二机场并未选址在呼声极高的增城或南沙区,而是落在了邻近的佛山市高明区;深圳的第二机场则选择支持惠州平潭机场的改扩建,将其打造成为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,而深圳本市的第二机场计划则宣告终结;上海的第三机场更是跨越行政区划,最终落子南通,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这种打破行政边界,在都市圈内的邻近城市打造新机场的做法,正在成为同城化时代的新选择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,城市自身的承载力存在上限,空域资源紧张,将所有机场设施都集中在市内并不现实;另一方面,国家层面反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,地方层面也将均衡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。此外,从国际城市发展规律来看,以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、城市群发展,形成抱团发展的大势所趋,也促使机场在都市圈内的重新布局成为自然选择。

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,还能通过流量入口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。比如,深圳第二机场设在惠州,既能弥补深圳东北部、惠州、汕尾等地的航空缺口,又能承接深圳机场溢出的客运及货运需求,实现双赢;广州第二机场设在佛山,可以进一步均衡广东的机场布局,弥补肇庆、阳江、茂名、云浮乃至广西部分地区的航空服务缺口;上海第三机场落子南通,则既有上海空域区域饱和的现实考量,也有将南通纳入大都市圈核心区域,扩大上海实际辐射范围的深远布局。

当然,在布局新机场的同时,这些城市也并未忽视对既有机场的扩容和提升。比如,上海浦东机场正在进行四期扩建,建成后将拥有3座航站楼,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.3亿人次;广州白云机场的三期扩建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,有望明年底达到通航条件,建成后终端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.4亿人次、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;深圳机场更是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推进三跑道扩建工程,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,届时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、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需求。

这一系列举措背后,是航空旅客需求井喷和航空能级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。日前,民航局、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,提出加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,加快推进3+7+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。其中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被定位为全方位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,深圳、成都、重庆等城市则位居第二梯队,成为区位国际航空枢纽。这不仅是对这些城市当前航空地位的认可,更是对未来交通能级不断提升的期许。

在全国最强市拼命建机场的浪潮中,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趋势。机场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,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未来,随着更多机场的建成和既有机场的扩容提升,中国的航空网络将更加完善,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。

相关文章

游戏资讯

最新专题